今年9月底前落實不動產登記“一窗受理、集成服務”,讓老百姓只排一次隊、只跑一個窗口、只提供一套材料。
10月底前完成80%以上政務服務事項在線辦理,設區市和省級部門政務服務繳費業務全部接入,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感。
力爭年底前基本實現“企業3個工作日內注冊開業、5個工作日內獲得不動產權證、50個工作日內取得工業生產建設項目施工許可證”的“3550”改革目標。
在9月13日召開的江蘇省深入推進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,江蘇省政府公布一系列改革的重要時間節點,著力打造企業群眾認可、具有江蘇特色、在全國叫得響的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品牌。
審批辦事盡量“不見面”
7月13日,江蘇首批11458項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事項清單在江蘇政務服務網正式公布,這些覆蓋教育醫療、農業生產、企業登記、稅費征收等與群眾和企業生活、生產密切相關的審批(服務)事項,都可以通過網上申請審批、快遞收寄服務輕松快速辦結,無須專門跑政府部門了。
據江蘇省政務辦副主任胥家鳴介紹,全省13個設區市、96個縣(市、區)“不見面審批”改革方案和首批“不見面審批”清單已全部出臺,省市縣三級共梳理公布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事項37344項,其中省級982項,市縣共36362項。
江蘇省把“不見面審批”辦事模式作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,各地各部門主動作為、大膽探索,創新不斷。徐州打造“網上申報、先審后驗”“網上申辦、快遞收送”和“網上預約、線上繳費”3類“不見面”審批服務模板,目前該市“不見面”審批服務事項共3040項,在全省首批試點政務專遞,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,免費向企業和群眾代收、郵寄審批資料,并作為為民辦實事項目列入年度財政預算。同時,在政務大廳設立24小時“不見面”自助服務區和“不見面”服務綜合代辦中心,安裝智能服務終端20余臺,提供“個人征信、市民卡、公積金、國地稅業務”等30余種政務服務事項的在線自助辦理,實現辦事大廳從8小時常態服務向全天候自助服務的延伸。
目前,我省正抓緊出臺第二批省級“不再審批”事項清單,修訂完善《責任清單》,重拳治理規范涉企收費項目,堅決斬斷“向企業亂伸的手”,讓企業和群眾辦事能不見面盡量不見面。
六大環節發力讓服務更便捷
不見面審批清單公布后,如何讓群眾不見面就能獲得便捷服務?我省在六大環節精準發力:
網上辦。6月28日,江蘇政務服務網上線,創造全國“四個第一”:第一個按照國家“互聯網+政務服務”技術建設標準建成;第一個實現政府權力清單“三級四同”全覆蓋;第一個開設綜合旗艦店;第一個開展審批服務、公共資源交易、12345熱線同網服務,實現網上服務平臺與實體服務大廳融合發展,并支持統一身份認證和網上支付。目前,省級部門96.1%的業務完成與統一認證系統對接;13個設區市78.6%實現對接;96個縣(市、區)77.9%實現對接。開設綜合服務旗艦店43個,提供702項特色綜合服務。
集中批。蘇州、無錫等第二批31個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地區的集中審批方案已全部出臺,有4個設區市、5個縣(市、區)、3個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掛牌運行,實現“一枚印章管審批”。
聯合審。全面推行企業投資建設項目多評合一、多圖聯審。常州、泰州、淮安等地“多圖聯審”和鎮江、無錫“多評合一”制度日趨完善,鹽城開發的“多圖聯審網絡管理系統”實現“不見面審圖”“多圖聯審”和“多評合一”已在全省推開。
區域評。徐州、連云港、常州等地試點區域評估,實行政府購買服務,溧陽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原先單獨進行的環評、能評、穩評,實行區域評估后,總用時減少到6個工作日。
代辦制。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建立代辦制度,南京還形成“二級機構、三級功能”的代辦服務體系,全市50余名專職代辦員累計代辦投資建設項目283項,總投資額近1300億元。
快遞送。江蘇郵政EMS快遞服務已進駐全省121個政務服務中心,實現省市縣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全覆蓋。截至8月底,全省各級政務服務中心寄遞審批結果51.1萬件。
放管結合確保改革落地生效
在深入推進“不見面審批”改革中,我省按“誰審批、誰負責”“誰主管、誰監管”“誰行權、誰擔責”原則,加強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,確保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改革各項舉措落地生效。
加快建設覆蓋全省的信用信息平臺,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,讓“守信者一路綠燈、失信者處處受限”。統籌利用執法資源,推動重心下移、關口前移,推廣南京棲霞區網格化管理和江陰市徐霞客鎮鄉村治理“一張網”經驗做法,進一步形成有效監管的合力。積極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,推動監管更加精準有效。
江蘇省各市縣政府和省各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承擔起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改革的領導責任,加強統籌協調,對一些難度大的改革親自推動,對重大問題敢于拍板。
鼓勵基層創新。在法律法規許可的條件下,只要是有利于就業創業,有利于為市場主體減負,有利于促進社會投資,有利于改善營商環境,有利于增進群眾福祉,都可大膽探索、勇于創新。
改革越深入,越要注重系統性、整體性、協同性。“不見面審批(服務)”將與其它改革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、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、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。
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朱曉明介紹說,全省按“先聯通、后提升”的原則,加快建設完善“一網絡、一平臺、兩網站”,建設“大系統、大平臺、大數據”,實現“網絡通、數據通、應用通”,推動信息資源跨地區、跨層級、跨部門共享。通過開放數據接口、制定共享目錄、簽訂共享協議等方式,實現省市之間、各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。